(资料图片)
“躺平”干部,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,不担当,不负责,面对任务左躲右闪,具体表现在:只喊口号“唱空城”,拈轻怕重“装样子”,撸起袖子“一边看”等。面对“躺平”干部,要采取强硬手段根治“躺平”干部“躺赢”顽疾,让“混日子”的“躺平”干部“躺不住”。
首先,要敢于动真格,严肃执纪问责,扎牢不能“躺”、不敢“躺”的制度笼子。坚持把想不想做事、能不能做事、会不会做事作为识别干部的重要标准,“躺平”干部看似无追求,实则另有打算,相关部门对推诿扯皮、慵懒散漫的干部及时予以惩戒问责。同时,要严格执行好各项制度和党规党纪,坚持从源头抓起,彻底清除“干与不干、干多干少一个样”的怪圈,让“躺平”干部“躺不住”、让混日子的干部“混不走”。
其次,要强化日常监督,咬住“常”“长”二字。整治“躺平干部”不是一阵风,而要采取“日常监督+专项整治+专题调研”的方式摸清摸实干部作风现状,对在工作中出现的“表态”之后无“表现”,服务群众靠“表演”的干部,采取“警告+跟踪”周密管理,坚持经常抓、深入抓、持久抓的工作格局,监管干部要做到“监督常在、管理常态”形成长效。
最后,要向“躺平”干部亮黄牌、敲警钟。“躺平”干部之所以不想为、不愿为,归根结底是精神缺钙、思想滑坡,滋生了懒惰情绪、畏难心理,故此当鸵鸟、自欺欺人、浑浑噩噩。所以,要充分发挥优者上、庸者下、劣者汰的干部考核评价鞭策指挥棒作用,真正把凭能力用干部、以实绩论英雄的选人用人导向落实到位,并对“躺平”干部亮黄牌、敲警钟,做到早发现、早提醒、早纠正。更要采取“该通报的通报、该问责的问责、该降职的降职”等系列措施把板子打到“躺平者”身上,让“痛感”传到心上,达到“处理一个、警示一片”的效果。
王怀琼(广南县委组织部)
责任编辑:李敏
关键词: